回到目錄

佛壇與供品

      在傳統佛教中,一個如法擺設之佛壇代表了諸佛之身、語、意,是供我們瞻禮恭敬以積聚功德的神聖物品,其放置排列有一定的規格。 佛壇通常放於屋中最好的一房間內或索性置於大廳中央,壇中央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為佛法之來源,故供於佛壇上最重要的地方)﹔此外亦會供放一尊祖師聖像(以格律派弟子舉例,壇上會安供宗喀巴祖師,其他宗派亦各有其祖師像供置壇上),以表敬師及祈請傳承歷代祖師加持﹔壇之左方供奉一本佛經或佛法論著,例如《金剛經》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右面放一佛塔﹔中央佛像與左、右面之經與塔分別代表了佛陀之身、語及意,缺一不可稱為如法之佛壇。其他聖像如觀音、文殊等等,依其各別身份而依次排列,最高一排為佛,如中央之釋迦佛的同排可供藥師佛、彌陀佛等,次排可供各類菩薩像,依次第再排下來為羅漢、護法等等,絕不混亂。一個佛壇不一定有很多的佛像,只要具備本師釋迦佛及祖師像、一部佛經及一個佛塔,已成為一個完全合乎傳統之佛壇規格﹔反之,不論有多少精美佛像,上述四者若不齊備亦不能稱作完整地代表了諸佛身、 語、意之佛壇。

      佛壇上一般會供上一些供品,例如水、花、素品、香及油燈等等。傳統上并無要求供品一定要十分丰富,一般不論供品之種類及數量多少,最重要的是注意供品之清淨及供奉心之清淨兩要點。

      供品之清淨并非限於指供品必須十分乾淨,而是指供品之來源必須清淨。如是以殺生、妄語、邪淫等事業而賺取回來之物品即屬於「不清淨」之物品,不適合供奉,除非是生悔愧而欲供養出來以求懺悔之情況為例外﹔心之清淨是指供奉珍貴物品時不生吝嗇等悔意,亦非為了祈求一己之世俗利益而做﹔只要能保持以上兩種「清淨」,不論供養多少都能稱作圓滿無過之供品,能積集無量功德。

    供養諸佛是為了修持的人自己積集功德而作的,并非因為諸佛需要飲食或喜歡我們去討好取悅他們。

      在西藏及藏傳佛教中,最常用之供品為清水。因為水的本質十分乾淨,而且它隨處可得,故絕不需要以種種惡業換取﹔另者,因為水并不需要高價購買,故供養時絕不會生出吝嗇心﹔所以在供水時,供品之清淨與供養心之清淨皆不成問題。水之八種特性又各有吉祥表義:

    涼──表持戒清淨﹔
   甘──表能享百味食﹔
   輕──表身心壯健﹔
   軟──表意念柔順﹔
   清──表心清明﹔
   無臭──表除一切障礙﹔
   益喉──表語美妙﹔
   養胃──表身無病。

回到目錄

"此內文摘自《與西藏有緣》一書"

 

本內容來自西藏有緣一書;版權歸作者林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