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錄

皇室氣派的雍和宮

  北京的雍和宮,本來就是皇帝的行宮,故此它與其他藏傳佛教寺院建筑風格頗為不同,可說是一具有西藏建筑風格影子的皇室宮殿。

  清康熙年間,康熙帝為其四太子雍正建立了雍親王府。在雍正即位後,因凡皇帝住過的地方都不能再用作平常用途,就把親王府之一半改為行宮,另一半用作格律派寺院。在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為了停放康熙的靈柩,朝廷便在十五天內趕工把這 的綠瓦全改為黃琉璃瓦頂,雍和宮遂升格為與皇宮同級的宮殿建筑。

雍和宮銅獅

  在公元1744年,雍和宮全面成為藏傳佛教格律派寺院,鼎盛時期有僧人五百位以上。寺內設有顯密修學之完整制度,其學制及水平不比西藏格律派三大寺等遜色。

  在雍和宮的正門,有一對雌雄銅獅。這對銅獅腳上有鱗片,是其他同類石獅、銅獅一般沒有的,而且鑄工極為精細,值得細看。

  在入了雍和門後,廣場中央有一座刻鑄上一百八十八條龍的香爐,後有銅制曼荼羅一座,乃依《俱舍論》中描述之佛教宇宙觀所造。

銅制曼荼羅

  越過小廣場便是雍和宮大殿,內供釋迦佛。其右面(面向雍和殿時的右方)是教學殿,內供立體時輪金剛壇城一座。這種立體的壇城, 除雍和宮外,世上只在少數几間大寺內能看得到。

  在雍和殿後,有一座泰國四面「佛」。四面「佛」為印度教敬奉的大梵天王,後皈依三寶,成為信奉佛教的天神,但 并非已証佛境的如來,卻被世俗人誤稱為「四面佛」。這尊像并非雍和宮原有,乃後來的東南亞訪客贈送供奉的。

  四面「佛」後的永和殿,主供彌陀報身相、獅吼佛及藥師佛。在面對主尊時的左方,有一幅由乾隆皇帝之母親手繡成的綠度母畫像,乃永和殿之寶。

雍和宮宗喀巴祖師像

  再往內進便是法輪殿,其中央為一尊高逾六米的宗喀巴祖師聖像。這尊巨像由銅鑄成,面及手部鎏金,其鑄制過程有一段故事:在1924年,雍和宮僧人白甫仁法師籌資二十萬銀元,歷時兩年才几近完成這座聖像,但卻發現佛像面部鑄得顯為神情呆板冷漠。負責鑄像工程的僧人只好四處打聽,發現雍和宮附近有一高超銅匠,便求他補救。銅匠卻說:「我的腿不方便,年紀又大了,請你另聘高明吧!」。在僧人誠意三求後,銅匠說:「好吧!若修不好,我愿意分文不取!修得好,我則要求每打一錘要收取一個元寶之酬報!」。僧人聽到銅匠的驚人索價都嚇呆了,而且根本未能預知銅匠要打多 少錘才成功。僧人在沒有辦法下卻只好暫時答應。第二天,宮中派了一座轎子迎接老銅匠,宮旁早圍滿了聽到這驚人索價而來看熱鬧的百姓。銅匠大聲宣布:「我也不會多要一分錢!我之索取高價,只為了為祖師增光、為子孫留下個佳話而已!」,便以小錘在聖像的唇下部位各打了一錘。錘到之處,銅皮凹下,祖師聖像便現出了兩個酒窩,成為露出歡笑的顏容。銅匠取了兩個元寶便走了,他的高超神藝馬上就傳遍了北京。據說,這銅匠的後人現今仍住雍和宮附近一帶。

  在法輪殿中,左右各有十四世宗座達賴喇嘛及十世班禪大師當年講經的法座。殿中有砂繪本尊壇城圖,亦值得細看欣賞。在殿的後方,有一座由紫檀所雕的羅漢山,上有由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合鑄之五百羅漢,此乃雍和宮三絕之一。

  五百羅漢山前,供有兩部藏文金字佛經,乃乾隆帝御書之《藥師經》及《大白傘蓋儀軌經》。經書前方,有一個金絲楠木雕成的木盆,盆身有鯉魚化龍之圖案,此乃乾隆帝出生三天後曾用的浴盆。

  法輪殿的後面是萬福閣。此閣內供有一萬多尊小泥佛像,故稱「萬佛閣」,後因同音又被稱為「萬福閣」。閣內中央供有一 尊由原株巨大檀香樹雕成的彌勒立像,高十八米,地下還埋深八米,乃七世達賴喇嘛由尼泊爾購來之巨木雕刻、歷時三年才由拉薩送至北京贈予乾隆帝的禮物。由於像身巨大,故當年先立好佛像,閣殿才繞著佛身建造起來。這尊佛像現已列入健力氏世界大全之中,是雍和宮三絕之一。佛像左、右後方各有一根「鳳眼香」,乃古代植物化石,由蒙古沙漠采來。

  在萬福閣的右方是照佛樓,本為乾隆之母后私用佛堂。佛堂內供有一尊旃檀釋迦佛立像,旁為阿難及迦葉二大弟子。這尊佛像雖為仿木銅鑄,卻稱為「旃檀像」。此乃依風格而名,并非指其原料。當年釋迦如來在世時,曾為母而上升忉利天說法。眾弟子為了在佛陀到天上說法時能瞻仰如來,便要求為佛畫像。畫師出於尊重,不敢直視佛身,便央求佛陀坐於河邊,由畫師看水中倒影而畫像。畫師在繪圖時,把水面的波紋也畫了出來,使畫中佛身的法衣呈現有波浪水紋似的線條。在後來,造像的人依該圖而雕鑄佛像,便成為了一種具水紋線條的獨特風格。由於這風格的第一尊像乃由旃檀木所雕,後來的同風格作品不論木雕、銅鑄者一律皆稱為「旃檀佛」。這種風格造 型的佛像亦因出自水中照映,故亦稱「照佛」。這種風格的佛像并不常見,筆者除在雍和宮內見過外,只在五台山黛螺頂見過另外一尊。在這樓中的佛壇,乃由上等金絲楠木刻成,有九十九條龍圍繞,為雍和宮三絕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之母當年夢到在北京附近的什剎海得寶,夢醒後命人前往打撈,便撈出了這尊旃檀佛,故此尊佛像之來源本身就有其靈異。

  在萬福閣的左右,各有小亭閣一間,內供能八面旋轉的長壽彌陀佛壇及旋轉開合蓮台(稱「花開見佛」)木制裝置。

回到目錄

"此內文摘自《與西藏有緣》一書"

 

本內容來自西藏有緣一書;版權歸作者林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