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錄

中興西藏佛教的太子──阿底峽

      阿底峽大師(Atisha)生於公元982年,其家族為東印度(現今的孟加拉)的皇族。在大師出生時,有許多的吉祥徵兆出現。

阿底峽祖師

  在大師年方歲許時,他的父王帶他往皇宮附近寺院朝禮。年少的太子看到了圍觀的人民,便向父母問:「這些人是誰?」,父王答:「這些是你的子民呀!」,太子便說:「愿所有人都像我這般富足有福,愿他們敬信佛法!」。太子的悲心令當時的人都訝異不已。在大師三歲時,已能通達文學、詩詞及數學。在六歲時,更通達佛法與外道思想。

  在大師屆少年時,便假裝著要郊游,逕往深山中尋找明師。自此,大師分別依止了菩提賢、大智鵑及小智鵑等大師修學。在修學一段時間後,大師回到宮中向父母辭行要正式出家,但其父母堅決不肯讓年青的太子離開,大師便裝作變為瘋癲的情況,最後其父王只好含淚應允讓大師自由地離宮學法。

  在大師年屆二十九時,便正式受戒成為具足戒比丘僧。自此,大師一共依止過一百五十七位大師參學。在遍學了很久以後,大師仍未感滿足。這時候,大師聽聞有一位住在金洲的大師善修菩提心,便坐船十三個月遠赴金洲學法(金洲亦即是現今的印 尼)。在途中,大師經歷了無數的危難,但這些危難都被大師一一克服了。

  大師隨金洲大師依學十三年,遍學了般若法義、《現觀庄嚴論》及自他交換修心法等,得到了由佛陀付托慈氏又再傳予無著等之廣行派法要及由佛陀付托予文殊而由文殊傳予寂天等之修心法要。

  在回到印度後,大師曾在菩提伽耶(佛陀示現得悟之聖地)三次辯倒外道而令其皈信佛法,被當時各部派僧眾公認為精通三藏及四密續之大法師。

  在當時,西藏的佛法正面臨顛倒污染之情況,修密法的人貶視戒律,所持的亦非清淨的密法,而是受了外道思想影響的雜法。當時的一位藏王慧光,見到了這樣的情況心中十分煩惱。他多次派出代表往印度,要請到明師回西藏振興佛法及肅邪顯正,但都未能成功。當年的西藏及印度間之旅程是十分險要的,絕大部份旅者都一去不返。藏王派出的代表沒有多少能活著回國,更請不到印度的明師。

  最後,藏王已經沒有足夠資金足以派出代表團遠赴印度求請明師了,他便親身帶隊采金,卻被鄰區領袖俘虜了。領袖向藏王的侄兒(另說為孫兒)菩提光說:「一就是你們放棄赴印度求法而成為我的藩屬,或就是 你以慧光王身體等重的黃金奉上,否則我不會放走慧光王。」。在菩提光往囚獄探訪藏王時,王卻說:「你把黃金用作盤川及供養,誓必要請到印度的阿底峽大師入藏。這樣的話,我甘愿為佛法而犧牲身命!」,菩提光便依令放棄營救藏王,把黃金用在派遣使者再一次往訪印度尋求阿底峽大師之幫助。

  在經過千辛萬苦後,使者才見上阿底峽而向他提出要求。大家要知道當年的交通并不是像現代這樣的。要由印度到西藏,一來一回也已要好几年,而且活著回來的人根本亦不多見。但大師在聽了藏王慧光的犧牲後便說:「這位藏王是一位菩薩!我可不敢違背一位菩薩的意旨!」,便不顧自己安全而毅然應允冒險往西藏弘法。

  在入到西藏後,大師肅清了當時盛行之邪見,把佛法整頓一新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後世被稱為「卡當派」教法。大師并著出了《菩提道燈論》。此論僅以六頁之短文涵攝了三藏一切要義及次第在內,成為了於西藏及印度備受尊崇的一部論著。在公元十四世紀,偉大的宗喀巴祖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注:見另文),亦是承襲《菩提道燈論》而著成的。

  大師在西藏度過了十七年(一說為十二年),最終於拉薩郊外的一間度母寺(注:見另文)附近示寂於公元1054年。

    大師之教法在西藏至今尚興,只是并不再稱為「卡登派」而已。宗喀巴大師繼承了卡登派的宗風,形成了現今廣弘世界各地之格律派,所以格律派亦同時被稱為「新卡登派」。在西藏,大師仍受廣大佛子所尊崇,即使大師之遺物亦被視為最珍貴的寶物。在川北大藏寺,最近新建成一座高四十 的彌勒像,其心輪位置正供奉了大師之少許舍利遺灰,每年都有眾多的藏族佛子遠道前往朝聖。

回到目錄

"此內文摘自《與西藏有緣》一書"

 

本內容來自西藏有緣一書;版權歸作者林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