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錄

辯經訓練

  在傳統藏傳佛教教育中,尤其是由宗喀巴大士創立之格律派(又譯「格魯派」、「甘丹派」或「黃派」),辯論佛法占了一個很重要席位。  在歷史上,辯論教義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師釋迦牟尼曾與外道師辯論多次而勝利,才令佛教光大發揚,取得外道信眾之信服而投向佛法﹔我國唐朝高僧玄奘大師(即唐三藏法師)遠赴印度,亦曾與教內僧眾辯經而獲勝,取得印度各派僧眾的敬重。佛陀亦親口開示過,鼓勵信眾不要盲從,要考驗佛語,如試金一樣,在知道(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其為正確後方接納奉行。

色拉僧人在辨經

<在格律派各大寺院內,僧人自年幼起就要開始學習辯經,透過辯論來學習及引証所聞學的佛法。

  辯經大多在戶外露天的廣場舉行,全體僧人會穿紅袍,頭戴黃色僧冠,先念誦一回,然後分組辯論。分組時有分為一對一的、一對數位的、數位對一位的及全體對一位的多種辯論組合。發問者站立,答辯者席地而坐,由問者厲聲喝問問題,問題可以是任何佛法上之提問,例如:「既然世上所有事物皆由地、水、火、風四大組合而成,請問冰塊中的『火大』何在?火焰中的『水大』又何在?」或者「『我』究竟存在腦中,還是身體中,還是身體以外呢?」等。辯者必須不加思索馬上答問。在辯至深入時,問方會瞪眼怒目,手揮念珠分散答方之注意力,并大力擊掌以壯聲威。擊掌時右手向下拍代表降伏邪見,左手上揚代表提弘正見。

凡當答者被問倒時,周圍觀看者會大聲噓倒台,辯者要除下黃帽,直至下次辯倒問方時方能重新佩冠。我們常會見到有時在辯論時,世俗上的人會兜圈顧左右而言他,令人忘了本來辯論的主題。在佛法辯論上,辯者則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種可能之一,絕不可能以胡言應付過去,所以勝負結果是很明顯的。即使對不懂藏語的觀眾而言,整個辯經過程也不枯燥。單單觀看問者那種近乎電視節目中飾演律師的演員那種咄咄逼人的聲威及有如京劇「造手」般的辯經手勢,已經令人大開眼界了。

  在一年一度的廣愿法會上,應考僧人必須一個人與多位長老同時辯論,方可考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學位(相當於一級榮譽之「博士」銜頭)。

回到目錄

"此內文摘自《與西藏有緣》一書"

 

本內容來自西藏有緣一書;版權歸作者林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