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錄

酥油花佛教藝術

  酥油花之制作為藏傳佛教之一絕,在佛教的其他宗派中并無同類藝朮。而在酥油花的工巧高下中,以青海宗喀巴祖師之出生地塔爾寺為最高,屬於該寺之「三絕」之一。

    與其他雕塑藝朮原理相違,酥油花藝朮之特點在於它采用不易保存的原料── 酥油。酥油是由被稱作「高原之舟」的 牛牛奶提煉出來的牛油,含極高脂肪,被用作西藏僧俗生活中都不可缺少之酥油茶的主要原料及用以佐食,為身處嚴寒雪山中的人民帶來抗御寒冷的熱能。

  酥油花的工匠通常是寺中的僧人。他們先要把酥油溶化及加入顏料,待其凝固後便可以施工了。一般的酥油花會在半米寬的木盤上堆砌,但也有大至十數米長、高兩米,有如整幅牆壁的巨型酥油花組畫,其中又分平面與立體兩種。平面的多為一些風景、吉祥象徵物及佛教吉祥標記等,或是一些花草、植物等,近年來也有堆砌在盆景瓷皿中,造成一些漢式小松樹、柏樹等之盆景酥油花﹔立體的則更令觀賞者嘖嘖稱奇,大型壁畫式的酥油花藝朮多數以一小組一小組之形式,每一小組表達一些故事片段,常見的有文成公主嫁藏王故事及本師釋迦牟尼生平傳。以本師傳來介紹:背景為山水風景,人物則分為很多小組,每一組表達本師生平中的一個片段,例如出生、落發、初轉法輪、成道、降魔及入滅等,人物總數可達數百位,一一栩栩如生。每個人物的大小只約一指長度左右,但卻各有表情神態。

  酥油花除了是以高度精美之藝朮作為供奉三寶的供品外,由於其組態畫多與弘揚佛法要理或紀念佛教事跡為主,對文化教育水平較低的俗家民眾來說,它又有佛學教育的作用。而酥油花藝朮的本質,就是以易變壞的酥油喻人生之無常苦。酥油經僧人處理後成為華麗而歷久不變的酥油花,則喻經過認真的修行而超越無常變幻之苦,達到究竟正覺。

回到目錄

"此內文摘自《與西藏有緣》一書"

 

本內容來自西藏有緣一書;版權歸作者林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