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靈環保的最高原則

聖嚴法師


慈悲像春天的陽光,能使百花開放,能使萬物甦醒,能使一切萬物獲得溫度的滋潤。

慈悲的人,不是爛好人,乃是以適時、適地、適份、適量的幫助,恰到好處的關懷,使得人人獲得利益。

慈悲的行為,不是沒有原則的施予,也不是不問理由的溺愛。真的慈悲,必須通過智慧的判斷,以純客觀的立場,給予不多不少、不偏不倚的照顧。

慈悲可有三種層次:

  1. 有特定的對象,全力給予,及時救濟。
  2. 沒有特定的對象,僅有救齊眾生的悲願,全力以赴。
  3. 沒有救濟的對象,也不是為了想要救濟的悲願,只是隨順眾生的需要需求,隨緣救濟眾生;縱然度盡眾生皆出苦海,也是眾生的自救自度,不會以為自己對於眾生做了救濟的工作。

慈悲心是怨親平等的,只知眾生需要幫助,不會考慮誰親誰疏,誰喜誰惡,誰是誰非的問題。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人,人人都是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當然沒有有仇人和敵人。所以,僅用慈悲心待人,便有無量功德,也有無窮福報。我愛人人,結果便會人人愛我。

慈悲的行為,沒有討價還價的條件,也不問有多少的成效,更不求任何方式的回報。

所以,慈悲是心靈環保的最高原則。

上一頁  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