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雜阿含經卷二十五

(640)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此摩偷羅國。將來世當有商人子。名曰
掘多。掘多有子。名優波掘多。我滅度後百歲。當作佛事。於教授師中。
最為第一。阿難。汝遙見彼青色叢林不。阿難白佛。唯然已見世尊。阿難
。是處名優留曼荼山。如來滅後百歲。此山當有那吒跋置迦阿蘭若處。此
處隨順寂默。最為第一。爾時世尊作是念。我若以教法付囑人者。恐我教
法不得久住,若付囑天者。恐我教法亦不得久住。世間人民則無有受法者
,我今當以正法付囑人天。諸天世人共攝受法者。我之教法。則千歲不動
。爾時世尊起世俗心。時天帝釋及四大天王。知佛心念。來詣佛所。稽首
禮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告天帝釋。及四大天王。如來


大正二.一七七下 不久。當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我般涅槃後。汝等當護持正法。爾時世 尊復告東方天王。汝當於東方護持正法。次告南方西方北方天王。汝當於 北方護持正法。過千歲後。我教法滅時。當有非法出於世間。十善悉壞。 閻浮提中。惡風暴起。水雨不時。世多飢饉。雨則災雹。江河消滅。華果 不成。人無光澤。蟲村鬼村。悉皆磨滅。飲食失味。珍寶沈沒。人民服食 。麤澀草木。時有釋迦王。耶槃那王。缽羅婆王。兜沙羅王。眾多眷屬。 如來頂骨。佛牙佛缽。安置東方。西方有王。名缽羅婆。百千眷屬。破壞 塔寺。殺害比丘。北方有王。名耶槃那。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 。南方有王。名釋迦。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東方有王。名兜 羅沙。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四方盡亂。諸比丘來集中國。時 拘睒彌國有王。名摩因陀羅西那。其王生子。手似血塗。身似甲冑。有大 勇力。其生之日。五百大臣生五百子。皆類王子。血手冑身。時拘睒彌國 。一日雨血。拘睒彌王見此惡相。即大恐怖。請問相師。相師白王。王今 生子。當王閻浮提。多殺害人。生子七日。字曰難當。年漸長大。時四惡 王。從四方來。殺人民。摩因陀羅西那王聞則恐怖。時有天神告言。大王 且立難當為王。足能降伏彼四惡王。時摩因陀羅西那王。受天神教。即捨 位與子。以髻中明珠。冠其子首。集諸大臣。香水灌頂。召五百大臣。同 日生子。身披甲

大正二.一七八上 冑。從王出征。與四惡王大眾戰勝。殺害都盡。王閻浮提。治在拘睒彌國 爾時世尊告四大天王。巴連弗國。於彼國當有婆羅門。名曰阿耆尼達多。 通達比陀經論。彼婆羅門。當納妻。彼時中陰眾生當來與其作子。入母胎 時彼母欲與人論議。彼婆羅門即問諸相師。相師答云。是胎中眾生。當了 達一切論故。令母生如是論議之心。欲將人論議。如是日月滿足。出生母 胎。以為童子。了達一切經論。恆以經論教授五百桑婆羅門子。及餘諸論 。教授餘人。以醫方教醫方者。如是有眾多弟子。有眾多弟子故。名曰弟 子。次常從父母求出家學道。乃至父母聽其出家。彼即於我法中出家學道 。通達三藏。善能說法。辯才巧妙。言語談說。攝多眷屬 又復世尊告四大天王。即此巴連弗邑國中。當有大商主。名曰須陀那。中 陰眾生來入母胎。彼眾生入母胎時。令母質直柔和。無諸邪想。諸根寂靜 。時彼商主。即問相師。相師答曰。胎中眾生。極為良善。故令母如是。 乃至諸根寂靜。至月滿足。便生童子。名曰修羅他。年紀漸長。乃至啟白 父母。求出家學道。父母即聽。於我法中。出家學道。勤行精進。修習道 業。便得漏盡。證阿羅漢果。然寡聞少欲知足及少知。舊居在山藪林間。 山名揵陀摩羅。時彼聖人。恆來為難當王說法。彼父王當無常。無常之日 。難當見父過世。兩手抱父屍。悲號啼哭。憂惱傷心。

大正二.一七八中 時彼三藏。將多眷屬。來詣王所。為王說法。王聞法已。憂惱即止。於佛 法中。生大敬信。而發聲唱言。自今以後。我施諸比丘無恐畏。適意為樂 。而問比丘前四惡王。毀滅佛法。有幾年歲。諸比丘答云。經十二年。王 心念口言。作師子吼。我當十二年中。當供養五眾。乃至辦諸供具。即便 行施。行施之日。天降香澤之雨。遍閻浮提。一切實種。皆得增長。諸方 人眾。皆持供養。來詣拘睒彌國。供養眾僧。時諸比丘大得供養。諸比丘 輩。食人信施而不讀誦經書。不薩闍為人受經。戲論過日。眠臥終夜。貪 著利養。好自嚴飾。身著妙服。離諸出要。寂靜出家。三菩提樂。形類比 丘。離沙門功德。是法中之大賊。助作末世壞正法幢。建惡魔幢。滅正法 炬。然煩惱火。壞正法鼓。毀正法輪。消正法海。壞正法山。破正法城。 拔正法樹。毀禪定智慧。斷戒瓔珞。污染正道。時彼天龍鬼神夜叉乾闥婆 等。於諸比丘所生惡意。毀訾比丘。厭惡遠離。不復相親。異口同音。鳴 呼。如是惡比丘。不應於如來法中。而說偈言 非吉行惡行 行諸邪見法 此諸愚癡人 打壞正法山 行諸惡戒法 棄諸如法行 捨諸勝妙法 拔除今佛法 不信不調伏 樂行諸惡行 諂偽誑世間 打破牟尼法 毀形習諸惡 兇暴及千行

大正二.一七八下 依法誑世人 忿恨自貢高 貪著求名利 無惡業不備 如佛所說法 法沒有是相 今者悉已見 智者所輕賤 此法今已出 牟尼正法海 不久當枯竭 正法今少在 惡人復來滅 毀壞我正法 時諸天龍神等。皆生不歡喜心。不復當護諸比丘。而同聲唱言。佛法卻後 七日滅盡。號咷悲泣。共相謂言。至比丘說戒日,共相鬥諍。如來正法。 於中而滅。如是諸天。悲惱啼泣。時拘睒彌城中。有五百優婆塞。聞諸天 之言。共詣比丘眾中。諫諸比丘鬥諍。而說偈言 鳴呼苦劇歲 愍念群生生 其法今便滅 釋師子王法 惡輪壞法輪 如是盡金剛 乃能不即壞 安隱時已滅 危險法已起 時智人已過 今見如是相 當知不復久 牟尼法斷滅 世間無復明 離垢寂滅口 牟尼日今沒 世人失伏藏 善惡無差別 善惡無差已 誰能得正覺 法燈今在世 及時行諸善 無量諸福田 此法今當滅 是故我等輩 知財不堅牢 及時取堅實 至十五日說戒時法當沒。今日五百優婆

大正二.一七九上 塞。一日之中。造五百佛塔。時諸優婆塞。各有餘務。不復來往。眾僧眾 中。爾時住揵陀摩羅山。修羅他阿羅漢。觀閻浮提。今日何處。有僧說戒 。見有拘睒彌國如來弟子說戒為布薩。即詣拘睒彌。時彼僧眾。乃有百千 人。中唯有一阿羅漢。名曰修羅他。又復有一三藏。名曰弟子。此是如來 最後大眾集。爾時維那。行沙羅籌。白三藏上座言。眾僧已集。有百千人 。今為說波羅提木叉。時彼上座答言。閻浮提。如來弟子。皆來集此。數 有百千如是眾中。我為上首。了達三藏。尚不學戒律。況復餘者。而有所 學。今當為誰而說戒律。而說偈言 今是十五日 夜靜月清明 如是諸比丘 今集聽說戒 一切閻浮提 眾僧最後集 我是眾中上 不學戒律法 況復餘僧眾 而有所學習 何能牟尼法 釋迦師子王 彼戒誰有持 是人乃能說 爾時彼阿羅漢修羅他立上座前。合掌白上座言。上座。但說波羅提木叉。 如佛在世時。舍利弗目揵連等大比丘眾。所學法。我今已悉學。如來雖滅 度。於今已千歲。彼所制律儀。我悉已備足。而說偈言 上座聽我說 我名修羅他 漏盡阿羅漢 僧中師子吼 牟尼真弟子 信佛諸鬼神 聞彼聖所說 悲哀泣流淚

大正二.一七九中 低頭念法滅 從今去已後 無有說法者 毘尼別解脫 不復在於世 法橋今已壞 法水不復流 法海已枯竭 法山已崩頹 法會從今絕 法幢不復見 法足不復行 律儀戒永沒 法燈不復照 法輪不復轉 閉塞甘露門 法師不在世 善人說妙道 眾生不識善 不異於野獸 爾時佛母摩訶摩耶夫人。天上來下。詣諸眾僧所。號咷啼泣。鳴呼苦哉。 是我之子。經歷阿僧祇劫。修諸苦行。不顧勞體。積德成佛。今者忽然消 滅。而說偈言 我是佛親母 我子積苦行 經歷無數劫 究竟成道真 悲泣不自勝 今法忽磨滅 鳴呼智慧人 爾今何所在 持法捨諍訟 從佛口所生 諸王無上尊 真實佛弟子 頭陀修妙行 宿止林藪間 如是真佛子 今為何所在 今者於世間 無有諸威德 曠野山林間 諸神寂無言 施戒愍群生 信戒自莊嚴 忍辱質直行 觀察諸善惡 如是諸勝法 今忽都已盡 爾時彼上座弟子。作是念言。彼修羅他比丘自言。如來所制戒律我悉備持 。爾時上

大正二.一七九下 座弟有子。名曰安伽陀。起不忍之心。極生忿恨。從座起罵辱彼聖。汝是 下座比丘。愚癡無智。而毀辱我和上。即持利刀。殺彼聖人。而說偈言 我名安伽陀 失沙之弟子 利劍殺汝身 自謂我有德 爾時有一鬼。名曰大提木佉。作是念言。世間唯有此一阿羅漢。而為惡比 丘弟子所害。執持金剛杵。杵頭火然。以此打破彼頭。即便命終。而說偈 言 我是惡鬼神 名大提木佉 以此金剛杵 破汝頭七分 爾時阿羅漢弟子。見彼弟子殺害其師,忿恨不忍。即殺三藏。爾時諸天世 人。悲哀啼泣。鳴呼苦哉。如來正法。今便都盡。尋即此大地六種震動。 無量眾生。號咷啼泣。極為愁惱。鳴呼今日。正法不復現世。作是語已。 各各離散。爾時拘睒彌國。五百優婆塞聞已。往詣寺中。舉手拍頭。高聲 大哭。鳴呼如來。愍念世間。濟諸群生。無有巨細。誰當為我說法義。今 者人天解脫。不復可得。眾生今日猶在闇冥。無有引導。長習諸惡。以此 為歡。如諸野獸。不聞牟尼妙法。身壞命終。墮在三塗。譬如流星。世人 從今已後。無復念慧寂靜三昧十力妙法。爾時拘睒彌王。聞諸比丘殺真人 阿羅漢及三藏法師。心生悲惱。惋慨而坐。爾時諸邪見輩。諍競打破塔廟 及害比丘。從是佛法。索然頓滅 爾時世尊。語釋提桓因。四大天王。諸天世

大正二.一八0上 人於我滅度之後。法盡之相。如上所說。是故汝等。今者不可不以勤力。 加於精進。護持正法。久令住世。爾時諸天世人。聞佛所說各各悲顏。以 手揮淚。頂禮佛足。各自退去 (641)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緣經 阿育王於如來法中。得大敬信。時王問諸比丘言。誰於如來法中。行大布 施。諸比丘白王言。給孤獨長者。最行大施。王復問曰。彼施幾許寶物。 比丘答曰。以億千金。王聞已如是思惟。彼長者尚能捨億千金。我今為王 。何緣復以億千金施。當以億百千金施。時王起八萬四千佛塔於彼諸塔中 。復施百千金。復作五歲大會。會有三百千比丘。用三百億金。供養於彼 僧眾中。第一分是阿羅漢。第二分是學人。第三分是真實凡夫。除私庫藏 。此閻浮提。夫人婇女。太子大臣。施與聖僧。四十億金。還復贖取。如 是計校。用九十六億千金。乃至王得重病時。王自知命欲終盡。時有大臣 。名羅陀崛多。時王宿命。是施佛士時。同伴小兒。時彼大臣羅陀崛多。 見王重病命垂欲盡。稽首以偈問王 顏貌常鮮澤 百千婇女遶 譬如諸蓮華 蜜蜂當聚集 今睹聖王顏 無有諸鮮澤 王即以偈答 我今無所憂 失財及王位 此身及餘親 及諸種種寶

大正二.一八0中 我今所愁者 不復睹賢聖 四事以供養 我今唯念此 顏色有變異 心意無所寧 又復我常所願意。以滿億百千金作功德。今願不得滿足。便就後世時。計 校前後所施金銀珍寶。唯減四億未滿。王即辦諸珍寶送與雞雀寺中。法益 之子。名三波提。為太子。諸臣等啟太子言。大王將終不久。今以此珍寶 。送與寺中。今庫藏財寶已竭。諸王法以物為尊。太子今宜斷之勿使大王 用盡也。時太子即敕典藏者。勿復出與大王用之。時大王自知索諸物不復 能得。所食金器。送與寺中。時太子。令斷金器。給以銀器。王食已。復 送與寺中。又斷銀器。給以銅器。王亦以此送與寺中。又斷銅器。給以瓦 器。時大王手中有半阿摩勒果。悲淚告諸大臣。今誰為地主。時諸臣啟白 大王。王為地主。時王即說偈答曰 汝等護我心 何假虛妄語 我今坐王位 不復得自在 阿摩勒半果 今在於我手 此即是我物 於是得自由 鳴呼尊富貴 可厭可棄捨 先領閻浮提 今一旦貧至 如恆河駛流 一逝而不返 富貴亦復然 逝者不復還 又復如佛偈所說 凡盛必有衰 以衰為究竟 如來神口說 真實無有異

大正二.一八0下 先時所教令 速疾無有閡 今有所求索 無復從我教 如風閡於山 如水閡於岸 我今所教令 於今已永絕 將從無量眾 擊鼓吹貝螺 當作諸伎樂 受諸五欲樂 婇女數百眾 日夜自娛樂 今者都永盡 如樹無花實 顏貌轉枯盡 色力亦復然 如花轉萎悴 我今亦復爾 時阿育王。呼侍者言。汝今憶我恩養。汝持此半阿摩羅果。送雞雀寺中。 作我意禮拜諸比丘僧足白言。阿育王問訊諸大聖眾。我是阿育王。領此閻 浮提。閻浮提是我所有。今者頓盡。無有財寶布施眾僧。於一切財。而不 得自在。今唯此半阿摩勒果。我得自由。此是最後布施檀婆羅蜜。哀愍我 故。納受此施。今我得供養僧福。而說偈言 半阿摩勒果 是我之所有 於我得自在 今捨於大眾 緣心在於聖 更無濟我者 憐愍於我故 納受阿摩勒 為我食此施 因是福無量 世世受妙樂 用之無有盡 時彼使者。受王敕已。即持此半阿摩勒果。至雞雀寺中。至上座前。五體 著地作禮。長跪合掌。向上座而說偈曰 領此閻浮提 一繖繫一鼓 遊行無所礙 如日照於世

大正二.一八一上 業行報已至 在世不復久 無有王威德 如日雲所翳 號曰阿育王 稽首禮僧足 送此布施物 謂半阿摩勒 願求來世福 哀愍彼王故 聖眾愍彼故 受是半果施 時彼上座。告諸大眾。誰聞是語。而不厭世間。我等聞是事。不可不生厭 離。如佛經所說。見他衰事。應生厭離。若有識類眾生者。聞是事豈得不 捨世間。而說偈曰 人王世中最 阿育孔雀姓 閻浮提自在 阿摩勒為主 太子及諸臣 共奪大王施 送半阿摩勒 降伏憍財者 使彼生厭心 愚夫不識施 因果受妙樂 示送半摩勒 時彼上座。作是念言。云何令此半阿摩勒。一切眾僧得其分食。即教令研 磨。著石榴羹中。行已眾僧一切皆得周遍。時王復問傍臣曰。誰是閻浮提 王。臣啟王言。大王是也。時王從臥起而坐。顧望四方。合掌作禮念諸佛 德。心念口言。我今復以此閻浮提。施與三寶。隨意用之。而說偈曰 今此閻浮提 多有珍寶飾 施與良田福 果報自然得 以此施功德 不求天帝釋 梵王及人主 世界諸妙樂 如是等果報 我悉不用受 以是施功德 疾得成佛道

大正二.一八一中 為世所尊仰 成得一切智 世間作善友 導師最第一 時王以此語。盡書紙上。而封緘之,以齒印印之。作如是事畢。便即就盡 爾時太子。及諸臣。宮人婇女。國界人民。興種種供養葬送。如王之法。 而闍維之 爾時諸臣。欲立太子紹王位。中有一大臣。名阿#l羅陀語諸臣曰。不得立 太子為王。所以者何。大王阿育在時。本誓願滿十萬億金。作諸功德。唯 減四億不滿十萬。以是故。今捨閻浮提。施與三寶。欲令滿足。今是大地 。屬於三寶。云何而立為王。時諸臣聞已。即送四億諸金。送與寺中。即 便立法益之子為王。名三波提。次復太子。名毘梨訶波低。為紹王位。毘 梨訶波低太子。名曰毘梨阿西那。次紹王位。毘梨阿西那太子。名曰沸沙 須摩。次紹王位。沸沙須摩太子。名曰沸沙蜜多羅。次紹王位。時沸沙蜜 多羅。問諸臣曰。我當作何等事。令我名德久存於世。時賢善諸臣信樂三 寶者。啟王言。阿育大王。是王之前種姓。彼王在世。造立八萬四千如來 塔。復興種種供養。此之名德。相傳至今。王欲求此名者。當造立八萬四 千塔。及諸供養。王言。大王阿育有大威德。能辦此事。我不能作。更思 餘事。中有惡臣不信向者啟王言。世間二種法。傳世不滅。一者作善。二 者作惡。大王阿育。作諸善行。王今當行惡行。打壞八萬四千塔。時王用 佞臣語。即興四兵眾。往

大正二.一八一下 詣寺舍。壞諸塔寺。王先往雞雀寺中。寺門前有石師子。即作師子吼。王 聞之即大驚怖。非生獸之類而能吼鳴。還入城中。如是再三。欲壞彼寺 時王呼諸比丘。問諸比丘。使我壞塔為善。壞僧房為善。比丘答曰。二不 應行。王其欲壞者。寧壞僧房。勿壞佛塔。時王殺害比丘。及壞塔寺。如 是漸漸至婆伽羅國。又復唱令。若有人能得沙門釋子頭來者。當之千金。 爾時彼國中。有一阿羅漢。化作眾多比丘頭。與諸百姓。令送至於王所。 令王庫藏財寶竭盡。時彼王聞阿羅漢所作如是事。倍復瞋恚。欲殺阿羅漢 。時彼羅漢。入滅盡正受。王作無量方便。殺彼聖人。終不能得。入滅盡 三昧力故。不傷其體。如是漸進。至佛塔門邊。彼所塔中。有一鬼神。止 住其中。守護佛塔。名曰牙齒。彼鬼神作是念。我是佛弟子。受持禁戒。 不殺害眾生。我今不能殺害於王。又復作念。有一神名曰蟲。行諸惡行。 兇暴勇健。求索我女。我不與之。今者為護正法確。當嫁與彼。令其守護 佛法。即呼彼神語言。我今嫁女與汝。然共立約誓。汝要當降伏此王。勿 使興諸惡行。壞滅正法。時王所有一大鬼神。名曰鳥荼。威德具足。故彼 神不奈王何。時牙齒神作方便。今日王威勢。自然由此鬼神。我今誘誑共 作親厚。如是與彼神。作知識。極作知識已。即將此神。至於南方大海中 。時彼蟲神。排攩大山。推迮王上及四兵眾。無不死盡。眾人唱言。快哉 快

大正二.一八二上 哉。是世人相傳。名為快哉。彼王終亡。孔雀苗裔於此永終。是故世間富 樂。不足為貪。阿育大王。有智之人。覺世無常。身命難保。五家財物。 亦如幻化。覺了彼法。勤行精進。作諸功德。乃至臨終。係念三寶。念念 不絕。無所吝惜。唯願盡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NO.25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