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十四
(34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浮彌比丘。
住耆闍崛山。時有眾多外道出家。詣尊者浮彌所。共相問訊慶慰。共相問
訊慶慰已。退坐一面。語尊者浮彌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大正二.九三下
尊者浮彌語諸外道出家。隨汝所問。當為汝說。時諸外道出家問尊者浮彌
。苦樂自作耶。尊者浮彌答言。諸外道出家。說苦樂自作者。世尊說言。
此是無記。復問。苦樂他作耶。答言。苦樂他作者。世尊說言。此是無記
。復問。苦樂自他作耶。答言。苦樂自他作者。世尊說言。此是無記。復
問。苦樂非自非他無因作耶。答言。苦樂非自非他無因作者。世尊說言。
此是無記。諸外道出家復問。云何尊者浮彌。苦樂自作耶說言無記。苦樂
他作耶說言無記。苦樂自他作耶說言無記。苦樂非自非他無因作耶說言無
記。今沙門瞿曇說苦樂云何生。尊者浮彌答言。諸外道出家。世尊說。苦
樂從緣起生。時諸外道出家。聞尊者浮彌所說。心不歡喜。呵責而去。爾
時尊者舍利弗。去尊者浮彌不遠。坐一樹下。爾時尊者浮彌知諸外道出家
去已。往詣尊者舍利弗所。到已。與舍利弗面相慶慰。慶慰已。以彼諸外
道出家所問事。具白尊者舍利弗。我作此答。得不謗毀世尊。如說說不。
如法說不。為是隨順法行法。得無為餘因法論者來難詰呵責不。尊者舍利
弗言。尊者浮彌。汝之所說。實如佛說。不謗如來。如說說。如法說。法
行法說。不為餘因論義者來難詰呵責。所以者何。世尊說苦樂從緣起生故
。尊者浮彌。彼諸沙門婆羅門所問。苦樂自作者。彼亦從因起生。言不從
緣起生者。無有是處。苦樂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無因作說者。彼亦從
緣起生。若言不從緣生

大正二.九四上
者。無有是處。尊者浮彌。彼沙門婆羅門所說苦樂自作者。亦緣觸生。若
言不從觸生者。無有是處。苦樂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無因作者。彼亦
緣觸生。若言不緣觸生者。無有是處。爾時尊者阿難去舍利弗不遠。坐一
樹下。聞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浮彌所論說事。聞已從座起。往詣佛所。稽首
佛足。退住一面。以尊者浮彌與尊者舍利弗共論說。一一具白世尊。佛告
阿難。善哉善哉。阿難。尊者舍利弗。有來問者。能隨時答。善哉舍利弗
。有應時智故。有來問者。能隨時答。若我聲聞。有隨時問者應隨時答。
如舍利弗所說。阿難。我昔時住王舍城山中仙人住處。有諸外道出家。以
如是義。如是句。如是味來問於我。我為斯等。以如是義。如是句。如是
味而為記說。如尊者舍利弗所說。阿難。若諸沙門婆羅門。苦樂自作。我
即往彼問言。汝實作是說。苦樂自作耶。彼答我言。如是。我即問言。汝
能堅執持此義。言是真實。餘則愚者。我所不許。所以者何。我說苦樂所
起異於此。彼若問我。云何瞿曇所說苦樂所起異者。我當答言。從其緣起
而生苦樂。如是說苦樂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無因作者。我亦往彼。所
說如上。阿難白佛。如世尊所說義。我已解知。有生故有老死。非緣餘。
有生故有老死。乃至無明故有行。非緣餘。有無明故有行。無明滅則行滅
。乃至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佛說此經

大正二.九四中
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344)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舍利弗。尊
者摩訶拘絺羅。住耆闍崛山。時尊者摩訶拘絺羅。晡時從禪定起。詣舍利
弗所。共相慶慰。共相慶慰已。退坐一面。語尊者舍利弗。欲有所問。寧
有閑暇見答與不。尊者舍利弗語尊者摩訶拘絺羅。仁者且問。知者當答。
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言。多聞聖弟子。於此法律。成就何法。名
為見具足。直見成就。成就於佛不壞淨。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摩訶拘絺羅。多聞聖弟子。於不善法如實知。不善根
如實知。善法如實知。善根如實知。云何不善法如實知。不善身業口業意
業。是名不善法。如是不善法如實知。云何不善根如實知。三不善根。貪
不善根。恚不善根。癡不善根。是名不善根。如是不善根如實知。云何善
法如實知。善身業口業意業。是名善法。如是善法如實知。云何善根如實
知。謂三善根。無貪無恚無癡。是名三善根。如是善根如實知。尊者摩訶
拘絺羅。如是多聞聖弟子。不善法如實知。不善根如實知。善法如實知。
善根如實知故。於此法律正見具足。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
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正有此等。更
有餘耶。尊者舍利弗言。有。若多聞聖弟子。於食如實知。食集食滅食滅
道跡如實知。云何於食如實知。謂四食。何

大正二.九四下
等為四。一者麤搏食。二者細觸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識食。是名為食。
如是食如實知。云何食集如實知。謂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是名食
集。如是食集如實知。云何食滅如實知。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
無餘斷。捨吐盡離欲滅息沒。是名食滅。如是食滅如實知。云何食滅道跡
如實知。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食滅道
跡。如是食滅道跡如實知。若多聞聖弟子。於此食如實知。食集如實知。
食滅如實知。食滅道跡如實知。是故多聞聖弟子。於正法律。正見具足。
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尊者摩訶
拘絺羅復問尊者舍利弗。正有此等。更有餘耶。尊者舍利弗言。尊者摩訶
拘絺羅。復更有餘。多聞聖弟子。於漏如實知。漏集如實知。漏滅如實知
。漏滅道跡如實知。云何有漏如實知。謂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是名漏
。如是漏如實知。云何漏集如實知。無明集是漏集。是名漏集如實知。云
何漏滅如實知。無明滅是漏滅。如是漏滅如實知。云何漏滅道跡如實知。
謂八正道。如前說。如是漏滅道跡如實知。若多聞聖弟子。於漏如實知漏
集如實知漏滅如實知。漏滅道跡如實知故。多聞聖弟子。於此法律。正見
具足。乃至悟此正法。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正有此等。更有餘
耶。尊者舍利弗語尊者摩訶拘絺羅。亦更有餘。多聞聖弟子。於苦如實知
。苦集

大正二.九五上
如實知。苦滅如實知。苦滅道跡如實知。云何苦如實知。謂生苦老苦病苦
死苦恩愛別苦怨憎會苦所欲不得苦。如是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如是
苦如實知。云何苦集如實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是名苦集。如
是苦集如實知。云何苦滅如實知。若當來有愛喜貪俱。彼彼樂著。無餘斷
。乃至息沒是名苦滅。如是苦滅如實知。云何苦滅道跡如實知。謂八聖道
。如上說。是名苦滅道跡。如是苦滅道跡如實知。多聞聖弟子。如是苦如
實知。苦集苦滅苦滅道跡如實知。如是聖弟子。於我法律。具足正見。直
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復問尊者舍
利弗。正有此法。復有餘耶。尊者舍利弗答言。更有餘。謂多聞聖弟子。
老死如實知。老死集如實知。老死滅如實知。老死滅道跡如實知。如前分
別經說。云何老死集如實知。生集是老死集。生滅是老死滅。老死滅道跡
。謂八正道。如前說。多聞聖弟子。於此老死如實知。乃至老死滅道跡如
實知。如是聖弟子。於我法律。正見具足。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成就。
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聖
弟子於行如實知。行集行滅行滅道跡如實知。云何行如實知。行有三種。
身行口行意行。如是行如實知。云何行集如實知。無明集是行集。如是行
集如實知。云何行滅如實知。無明滅是行滅。如是行滅如實知。云何行滅

大正二.九五中
道跡如實知。謂八聖道。如前說。摩訶拘絺羅。是名聖弟子。行如實知。
行集行滅行滅道跡如實知。於我法律。正見具足。直見成就。於佛不壞淨
成就。來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摩訶拘絺羅復問尊者舍利弗。唯
有此法。更有餘耶。舍利弗答言。摩訶拘絺羅。汝何為逐。汝終不能究竟
諸論。得其邊際。若聖弟子斷除無明而生明。何須更求。時二正士共論義
已。各還本處
(345)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
弗。如我所說波羅延耶阿逸多所問
若得諸法數 若復種種學 具威儀及行 為我分別說
舍利弗。何等為學。何等為法數。時尊者舍利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
復默然。佛言。真實舍利弗。舍利弗白佛言。真實世尊。世尊。比丘真實
者。厭離欲滅盡向食集生。彼比丘以食故。生厭離欲滅盡向。彼食滅是真
實滅。覺知已。彼比丘厭離欲滅盡向。是名為學。復次。真實。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真實世尊。世尊。若比丘真實者。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
心善解脫。彼從食集生。若真實即是滅盡。覺知此已。比丘於滅。生厭離
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是數法。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
說。比丘於真實生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數。如是說已。世尊即起入室坐禪
。爾時尊者舍利弗知世尊去已。不久語諸比丘。諸尊。我不能辯世尊

大正二.九五下
初問。是故我默念住。世尊須臾復為作發喜問。我即開解如此之義。正使
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異句異味問斯義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以異
句異味而解說之。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尊者舍利弗。作奇特未曾有說。於大眾中。一向師子吼言。我於世
尊初問。都不能辯。乃至三問。默然無答。世尊尋復作發喜問。我即開解
。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異句異味問斯義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
。異句異味而解說之。佛告比丘。彼舍利弗比丘。實能於我一日一夜。乃
至七夜。異句異味所問義中。悉能乃至七夜。異句異味而解說之。所以者
何。舍利弗比丘善入法界故。佛說此經已。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46)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三法。世間所不愛不念不可意。何等為三。謂老病死。世間若無此三法
。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者。如來應等正覺不出於世間。世間亦不知有如來
應等正覺知見。說正法律。以世間有老病死三法。不可愛不可念不可意故
。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世間知有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正法
律。以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老病死。何等為三。謂貪恚癡。復有三法不
斷故。不堪能離貪恚癡。何等為三。謂身見戒取疑。復有三法不斷故。不
堪能離身見戒取疑。何等為三。謂不正思惟。

大正二.九六上
習近邪道。及懈怠心。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
及懈怠心。何等為三。謂失念。不正知亂心。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
失念。不正知亂心。何等為三。謂掉不律儀不學戒。復有三法不斷故。不
堪能離掉。不律儀。不學戒。何等為三。謂不信難教懈怠。復有三法不斷
故。不堪能離不信難教懶惰。何等為三。謂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
短。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何等為
三。謂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復有三法不斷故。不堪能離不恭敬。戾
語。習惡知識。何等為三。謂無慚。無愧。放逸。此三法不斷故。不堪能
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所以者何。以無慚。無愧故放逸。放逸故不
恭敬。戾語。習惡知識。習惡知識故。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常求人短。
求人短故。不信。難教。懶惰。懶惰故掉。不律儀。不學戒。不學戒故。
失念。不正知。亂心。亂心故。不正思惟。習近邪道。懈怠心。懈怠心故
。身見戒取疑疑故。不離貪恚癡。不離貪恚癡故。不堪能離老病死。斷三
法故。堪能離老病死。云何三。謂貪恚癡。此三法斷已。堪能離老病死。
復三法斷故。堪能離貪恚癡。云何三。謂身見戒取疑。此三法斷故。堪能
離貪恚癡。復三法斷故。堪能離身見戒取疑。云何為三。謂不正思惟。習
近邪道。起懈怠心。此三法斷故。堪能離身見戒取疑。復三法斷故。堪能
離不正思惟。習近邪道。及懈怠心。云何

大正二.九六中
為三。謂失念心。不正知。亂心。此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正思惟。習近邪
道。及心懈怠。復三法斷故。堪能離失念心。不正知。亂心。何等為三。
謂掉。不律儀。犯戒。此三法斷故。堪能離失念心。不正知。亂心。復有
三法斷故。堪能離掉。不律儀。犯戒。云何三。謂不信。難教。懶惰。此
三法斷故。堪能離掉。不律儀。犯戒。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不信。難教
。懶惰。云何為三。謂不欲見聖。不樂聞法。好求人短。此三法斷故。堪
能離不信。難教。懶惰。復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欲見聖。不欲聞法。好求
人短。云何為三。謂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此三法斷故。離不欲見聖
。不欲聞法。好求人短。復有三法斷故。堪能離不恭敬。戾語。習惡知識
。云何三。謂無慚。無愧。放逸。所以者何。以慚。愧故不放逸。不放逸
故恭敬。順語。為善知識。為善知識故。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
。不求人短故。生信。順語。精進。精進故不掉。住律儀。學戒。學戒故
不失念。正知。住不亂心。不亂心故正思惟。習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
懈怠故。不著身見。不著戒取。度疑惑。不疑故不起貪恚癡。離貪恚癡故
。堪能斷老病死。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47)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若王大臣婆羅門長者
居士。及餘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養佛及諸聲聞眾。大得利養。衣被飲食臥
具湯藥。都不恭敬尊重。供養眾邪異道。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爾時眾多

大正二.九六下
異道。聚會未曾講堂。作如是論。我等昔來。常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
餘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養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但恭敬供養沙
門瞿曇。聲聞大眾。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此眾中。誰有智慧大力。堪能
密往。詣彼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聞彼法已。來還廣說。我等當復用彼聞法
。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其信樂。可得還復供養如前。時有人言。有
一年少。名曰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出家。聽彼法已。
來還宣說。時諸外道。詣須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眾聚集未曾講堂。作
如是論。我等先來為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養衣
被飲食臥具湯藥。今悉斷絕。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世間。悉共奉事沙門
瞿曇。聲聞大眾。我此眾中。誰有聰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門瞿曇眾中出家
學道。聞彼法已。來還宣說。化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令我此眾還得恭敬
尊重供養其中有言。唯有須深聰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曇法中。出家學道。
聞彼說法。悉能受持。來還宣說。是故我等故來相請。仁者當行。時彼須
深默然受請。詣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眾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經行。爾
時須深詣眾多比丘而作是言。諸尊。我今可得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
梵行不。時眾多比丘。將彼須深。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
言。世尊。今此外道須深。欲求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

大正二.九七上
梵行。爾時世尊知外道須深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汝等當度彼外道須深。
令得出家。時諸比丘。願度須深出家。已經年月。有一比丘語須深言。須
深。當知我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時彼須深
語比丘言。尊者。云何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
。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比丘答言。不也須深。復問。云何離有覺有觀
。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
。比丘答言。不也須深。復問。云何尊者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
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答言。不也須深
。復問。云何尊者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具足第
四禪。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答言。不也須深。復問。若復寂靜解脫起
色無色身作證具足住。不起諸漏。心善解脫耶。答言。不也須深。須深復
問。云何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云何不得禪定而復記說。比丘答言。
我是慧解脫也。作是說已。眾多比丘各從座起而去。爾時須深知眾多比丘
去已。作是思惟。此諸尊者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得正受。而復記說
自知作證。作是思惟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
。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
受後有。我即問彼尊者。得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不起諸漏。心善
解脫耶。彼答我言。

大正二.九七中
不也須深。我即問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言不入正受。而復記說自知
作證。彼答我言。得慧解脫。作此說已。各從座起而去。我今問世尊。云
何彼所說不同。前後相違。不得正受而復言說自知作證。佛告須深。彼先
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
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須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
善解脫。佛告須深。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
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須深白佛。
唯願世尊為我說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見法住智。佛告須深。我今問汝
。隨意答我。須深。於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耶。須深答
曰。如是世尊。有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
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耶。須深白佛。如是世尊
。有無明故有行。不離無明而有行。佛告須深。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
而老死滅耶。須深白佛言。如是世尊。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如是乃至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耶。須深白佛。如是世尊。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佛告須深。作如是知。如是見者。為
有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不。須

大正二.九七下
深白佛。不也世尊。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
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佛說
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轉法眼淨。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
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
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故悔過。佛告須深。云何於正法中盜密
出家。須深白佛言。世尊。有眾多外道。來詣我所語我言。須深。當知我
等先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餘世人恭敬供養而今斷絕。悉共供養沙門瞿曇
。聲聞大眾。汝今密往沙門瞿曇聲聞眾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還來宣
說。我等當以彼聞法。教化世間。令彼恭敬供養如初。是故世尊。我於正
法律中盜密出家。今日悔過。唯願世尊聽我悔過。以哀愍故。佛告須深。
受汝悔過。汝當具說。我昔愚癡不善無智。於正法律盜密出家。今日悔過
。自見罪。自知罪。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所以者何
。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
。佛告須深。今當說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
盜賊。縛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盜。願王處罪。王言。將罪人去。
反縛兩手。惡聲宣令。周遍國中。然後將出城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
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縛兩手。惡聲宣唱。周遍城
邑。將出城

大正二.九八上
外刑罪人處。遍身四體。劖以百矛。日中。王問。罪人活耶。臣白言。活
。王復敕臣。復劖百矛。至日晡時。復劖百矛。彼猶不死。佛告須深。彼
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寧有完處如手掌不。須深白佛。無也世
尊。復問須深。時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緣。受苦極苦劇不。須深白佛。
極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難堪。況三百矛當可堪忍。佛告須深。此尚
可耳。若於正法律盜密出家。盜受持法。為人宣說。當受苦痛倍過於彼。
佛說是法時。外道須深漏盡意解。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聞佛所說。歡喜
奉行
(348)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來成就十種力。得四無畏。知先佛住處。能轉梵輪。於大眾中震師子吼
言。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純大
苦聚滅。諸比丘。此是真實教法顯現。斷生死流。乃至其人悉善顯現。如
是真實教法顯現。斷生死流。足令善男子正信出家。方便修習。不放逸住
。於正法律精勤苦行。皮筋骨立。血肉枯竭。若其未得所當得者。不捨慇
懃精進方便。堅固堪能。所以者何。懈怠苦住。能生種種惡不善法。當來
有結熾然。增長於未來世生老病死。退其大義故。精進樂獨住者。不生種
種惡不善法。當來有結織然苦報。不於未來世增長生老病死。大義滿足。
得成第一教法之場。所謂大師面前。親承說法。寂滅涅槃。菩提正向。善
逝

大正二.九八中
正覺。是故比丘。當觀自利利他自他俱利。精勤修學。我今出家。不愚不
惑。有果有樂。諸所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者。悉得大果大福大利。當如
是學。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49)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善來比丘。善出家。善得己利。曠世時時得生聖處。諸根具足。不愚不癡
。不須手語。好說惡說。堪能解義。我今於此世作佛。如來應等正覺明行
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說法寂滅涅槃菩提正向善逝
等正覺。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純大
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諸比丘。難得之處已得。生於
聖處。諸根具足。乃至純大苦聚集。純大苦滅。是故比丘。當如是學。自
利利他自他俱利。如是出家。不愚不癡。有果有樂。有樂果報。供養衣服
飲食臥具湯藥者。悉得大果大福大利。是故比丘當如是學。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50)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多聞聖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無故此無。
何所滅故此滅。然彼多聞聖弟子。知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
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佛說是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正二.九八下
(351)如是我聞。一時尊者那羅。尊者茂師羅。尊者殊勝。尊者阿難
。住舍衛國象耳池側。爾時尊者那羅語尊者茂師羅言。有異信異欲異聞異
行覺想異見審諦忍。有如是正自覺知見生所謂生故有老死。不離生有老死
耶。尊者茂師羅言。有異信異欲異聞異行覺想異見審諦忍。有如是正自覺
知見生。所謂有生故有老死。不異生有老死。如是說有。尊者茂師羅有異
信乃至異忍。得自覺知見生。所謂有滅寂滅涅槃耶。尊者茂師羅答言。有
異信乃至異忍。得自覺知見生。所謂有滅寂滅涅槃。復問尊者茂師羅。有
滅則寂滅。涅槃說者。汝今便是阿羅漢諸漏盡耶。尊者茂師羅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問。亦默然不答。爾時尊者殊勝語尊者茂師羅。汝今且止。我當
為汝答尊者那羅。尊者茂師羅言。我今且止。汝為我答。爾時尊者殊勝語
尊者那羅。有異信乃至異忍。得自覺知見生。所謂有滅則寂滅涅槃。時尊
者那羅問尊者殊勝言。有異信乃至異忍。得自覺知見生。所謂有滅則寂滅
涅槃者。汝今便是漏盡阿羅漢耶。尊者殊勝言。我說有滅則寂滅涅槃。而
非漏盡阿羅漢也。尊者那羅言。所說不同。前後相違。如尊者所說。有滅
則寂滅涅槃。而復言非漏盡阿羅漢也。尊者殊勝語尊者那羅言。今當說譬
。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曠野路邊有井無繩無罐得取其水。時有行人。熱渴
所逼。繞井求覓。無繩無罐。諦觀井水。如實知見而不觸

大正二.九九上
身。如是我說有滅則寂滅涅槃。而自不得漏盡阿羅漢。爾時尊者阿難語尊
者那羅言。彼尊者殊勝所說。汝復云何。尊者那羅語尊者阿難言。尊者殊
勝。善說真實。知復何言。時彼正士各各說已。從座起去
(352)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諸沙門。婆羅門。於法不如實知。法集法滅法滅道跡不如實知。彼非
沙門沙門數。非婆羅門婆羅門數。彼亦非沙門義婆羅門義。見法自知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云何法不如實知。云
何法集不如實知。云何法滅不如實知。云何法滅道跡不如實知。謂於老死
法不如實知。老死集老死滅老死滅道跡不如實知。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
入處不如實知。六入處集六入處滅六入處滅道跡不如實知。如是諸法不如
實知。法集法滅法滅道跡不如實知。若諸沙門婆羅門。於法如實知。法集
法滅法滅道跡如實知。當知是沙門婆羅門。沙門之沙門數。婆羅門之婆羅
門數。彼以沙門義婆羅門義。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何等法如實知。何等法集法滅法滅道跡如實知。謂
老死法如實知。老死集老死滅老死滅道跡如實知。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
入處如實知。六入處集六入處滅六入處滅道跡如實知。如是諸法如實知。
法集法滅法滅道跡如實知。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

大正二.九九中
奉行
(35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沙門婆羅門。於法不如實知。法集法滅法滅道跡不如實知。當知是沙
門婆羅門。非沙門之沙門數。非婆羅門之婆羅門數。彼亦非沙門義非婆羅
門義。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何等法不如實知。何等法集法滅法滅道跡不如實知。謂六入處法不如實知
。六入處集六入處滅六入處滅道跡不如實知。而於觸如實知者。無有是處
。觸集觸滅觸滅道跡如實知者。無有是處。如是受愛取有生老死如實知者
。無有是處。若沙門婆羅門。於六入處如實知。六入處集六入處滅六入處
滅道跡如實知者。於觸如實知。斯有是處。如是受愛取有生老死如實知者
。斯有是處。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54)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如上說。差別者。若諸沙門娑羅門。於六入處不如實知。而欲超度觸者
。無有是處。觸集觸滅觸滅道跡超度者。無有是處。如是超度。受愛取有
生老死者。無有是處。超度老死集。老死滅老死滅道跡者。無有是處。若
沙門婆羅門。於六入處如實知。六入處集六入處滅六入處滅道跡如實知。
而超度觸者。斯有是處。如是超度。受愛取有生老死者。斯有是處。乃至
超度老死滅道跡者。斯有是處。佛

大正二.九九下
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老死乃至六入處三經
如是老死乃至行三經。亦如是說
(355)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覺知老死。覺知老死集老死滅老死滅道跡。如是乃至當覺知行。行集
行滅行滅道跡。云何當覺知老死覺知緣生故有老死。如是老死覺知。云何
老死集。生集是老死集。如是老死集覺知。云何老死滅覺知。謂生滅是老
死滅。如是老死滅覺知。云何老死滅道跡覺知。謂八聖道是老死滅道跡。
如是老死滅道跡覺知。乃至云何行覺知。謂三行。身行口行意行。如是行
覺知。云何行集覺知。謂無明集是行集。如是行集覺知。云何行滅覺知。
無明滅是行滅。如是行滅覺知。云何行滅道跡覺知。謂八聖道是行滅道跡
。如是行滅道跡覺知。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56)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十四種智。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四十四種智。謂老死智
。老死集智。老死滅智。老死滅道跡智。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
行智。行集智。行滅智。行滅道跡智。是名四十四種智。佛說此經已。諸
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57)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七十七種智。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七十七種智。

大正二.一00上
生緣老死智。非餘生緣老死智。過去生緣老死智。非餘過去。生緣老死智
。未來生緣老死智。非餘未來生緣老死智。及法住智無常有為。心所緣生
。盡法變易法離欲法滅法斷知智。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
明緣行智。非餘無明緣行智。過去無明緣行智。非餘過去無明緣行智。未
來無明緣行智。非餘未來無明緣行智。及法住智無常有為。心所緣生。盡
法變易法無欲法滅法斷智。是名七十七種智。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
說。歡喜奉行
(358)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增法減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增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
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增法。云何減法。
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
減法。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增法減法。如是生法變易法集法滅法。如上說
如當說三經。有應當知三經。如上說
(359)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思量。若妄想生。彼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
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不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
住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佛說此經已。諸
比丘聞

大正二.一00中
佛所說。歡喜奉行
(360)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思量。若妄想者。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
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無妄想。無
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如是純大苦聚滅。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6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思量。有妄想。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
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
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則無往來。無往來故則無生死。無生死故於未來世
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362)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多聞比丘。云何如來施設多聞比丘。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
依。唯願為說多聞比丘。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
為汝說。諸比丘。若有比丘聞老病死生厭離欲滅盡法。是名多聞比丘。如
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生厭離欲滅盡法。

大正二.一00下
是名多聞比丘。是名如來所施設多聞比丘。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363)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所謂說法比丘。云何說法比丘。云何如來施設說法比丘。諸比丘白佛。
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說法比丘。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佛告諸
比丘。若有比丘說老病死生厭離欲滅盡法。是名說法比丘。如是說生有取
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是生厭離欲滅盡法。是名說法比丘。諸比丘。是
名如來施設說法比丘。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64)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謂法次法向。諸比丘云何名為法次法向。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
法依。善哉世尊。惟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諸比丘。若比丘於老病死。生厭離欲滅盡向。是名法次法向。如是生
乃至行。生厭離欲滅盡向。是名法次法向。諸比丘。是名如來施設法次法
向。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